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贸易资讯 > 贸易动态 > 三大油企去年政策性亏损超千亿

资讯详情

三大油企去年政策性亏损超千亿

2012-04-11 09:04:44    cippe网上展览    点击量: 5468


中国石油董事长蒋洁敏(右)、总裁周吉平在香港港丽酒店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本报记者 陈其珏摄


 

       随着三大石油公司的2011年业绩相继披露,一年一度的“年报季”终于落幕。令投资者和分析师颇为失望的是,在这个全球经济风雨飘摇的时节,即便是拥有天然优势的石油巨头也无法独善其身,盈利能力大不如前。而自2008年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后一度隐匿的炼油亏损又再度“现身”,成为倒逼机制改革的重要推手。
 

        据统计,三大石油公司去年净利润总额仍高达2749.41亿元(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但包括炼油、天然气进口等在内的政策性亏损也超过1190亿。为此,油企高层在前不久的年度业绩会上纷纷“老调重弹”,呼吁尽快推进成品油、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
 

       一位了解内情的市场人士指出,今年国内的油气消费量预计将继续增长,尤其天然气消费将进入“井喷”时期,按当初“照付不议”协议签订的天然气进口量会迅猛增加,对石油巨头意味着亏损压力陡增。为提高未来天然气供应的保障能力,国家将在去年广东、广西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最快4月份就将落实。
 

       定价机制左右“三桶油”业绩
 

       从三大石油公司已公布的2011年年度业绩来看,中海油凭借上游业务占比大的优势得以“轻装上阵”,盈利增幅也最大,其去年净利润达702.6亿元,同比增长29.1%。而这一业绩还是在蓬莱油田发生漏油事故停产的情况下获得的。
 

        相比之下,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上下游一体化运营结构在去年却成为累赘。其中,后者的净利润增幅仅为1.4%,前者更出现4.9%的盈利倒退。这一业绩令诸多机构也大跌眼镜,如彭博此前曾预测中国石化去年盈利能增长6%至763亿元;大摩更预估其盈利可增长11%至797亿元。
 

        也是在这一此消彼长的过程中,一直位居第三大石油公司的中海油,赚钱能力正逐渐逼近中国石化。
 

       对于盈利不佳的原因,“石化双雄”不约而同将之归结于成品油调价滞后所带来的炼油亏损。年报显示,中国石油去年炼油板块的亏损为600.87亿元,中国石化的这一数字则为376亿。
 

       “去年炼油板块亏损主要由于成品油调价不到位。由于我们进口的原油主要是低硫轻质原油,相对中石化进口的原油成本更高,这有一个炼厂适应性的问题,所以造成亏损额也相对较大。”当被问及为何炼油产能小于中石化、炼油亏损却超过后者时,中国石油总裁周吉平如是解释。
 

        他指出,今年的两次调价对公司减少亏损非常有利,前两个月炼油亏损情况得到进一步扭转。不过,他认为,最近这次调价仍未完全调整到位。
 

        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则表示,最近这次成品油提价后,近期公司炼油板块的盈亏状况已是“总体可以承受”。未来是否能让炼油扭亏,还要取决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
 

        不过,最终决定炼油会否亏损的还是政策。以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后的第一年——2009年来说,由于机制履行正常、调价基本到位,中国石化不仅摆脱了多年炼油亏损的桎梏,其炼油事业部还获得231亿元收益,同比大增867亿元。但到2011年,由于通胀背景下国家控制了成品油调价节奏,炼油亏损也再度来袭。
 

        “发改委之前已表示将在适当时候推进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以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增加透明度、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机制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仍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对成品油的需求还处在一个增长的趋势。而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6%,如果不加以限制,在这个水平上会进一步提高。”周吉平说。
 

        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推广试点迫近
 

       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背景相似,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也是在进口亏损的倒逼下艰难推进的。所不同的是,前者需要选择油价下跌的时机进行,后者则在时机选择上相对更灵活。
 

       去年,受天然气进口价格倒挂的拖累,中国石油全年天然气与管道板块实现经营利润155.3亿元,同比下降了23.9%,其中销售进口天然气、液化天然气(LNG)累计亏损约214亿元。
 

        “天然气资源很丰富,但如何利用好这种清洁能源?显然,有一个适合的价格机制非常重要。这一机制应有利于天然气业务的加快发展,应该考虑生产者、消费者与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也要考虑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周吉平说。
 

        他指出,当前全球已进入天然气时代。中国石油把天然气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会从上中下游全方位推动天然气战略,包括资源、管线、销售等。但中国的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接近30%。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在国内增产,另一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引进天然气,而长期亏损对各方都是不利的。
 

        “今年,天然气价格机制的调整会进一步加大力度,从广东、广西的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到全国。”周吉平告诉本报记者,天然气价格调整对公司是利好,但实施起来会有一个过程。中石油正在积极配合发改委推进这项工作。
 

        中国石油董事长蒋洁敏则在年度业绩会后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进一步确认,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将在去年试点基础上继续扩大。
 

        据他透露,去年率先试点的广东省在接受新机制方面没任何问题,“广东现在的LNG价格是每立方米4元,我们的气过去的话不到3元,很受当地欢迎。前段时间我去广东,已经签订了100多亿的销售协议。”
 

        在他看来,新机制按照净回值法定价,使得天然气生产商的经营状况、效益在过去基础上明显提升,“这是向市场化迈出的重要一步,不再是传统的计划定价方式,而是与油种及其他替代燃料挂钩的一种方式。”
 

        “政府已明确要求中国石油,在其他能按照新机制运行的地区也按照新机制走,而一些还没有使用天然气或更容易接受新机制的地区会率先按新价格机制来对接。”蒋洁敏透露说。
 

        具体到改革的时点,一位了解内情的市场人士透露,有关方面最快将在本月内就出台扩大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的方案,即在更多城市按照净回值法确定天然气价格。与之相应,部分地区的天然气价未来也会上调。
 

        在他看来,由于天然气进口量连年增加,如不尽早改革机制,将造成天然气进口的巨额亏损,长远看不利于国内天然气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此,周吉平表示,去年中国石油进口的中亚天然气155亿立方米,进口LNG18.3亿立方米。今年计划进口天然气280亿立方米,其中中亚241亿立方米,LNG42亿立方米,“增加进口既是为了保证国内需求,也是为了履行公司与中亚国家此前签订的照付不议合同”。
 

        除中国石油外,中国石化的天然气业务也在快速升温,其同样会得益于定价机制改革的推进。傅成玉在年度业绩会上表示,天然气价格改革对石油公司的好处是:气价会更接近市场。去年,公司的天然气销售价格有了大幅上涨。未来几年,中国石化上游产量的增长很大一部分来自天然气。天然气价格机制尽早市场化对公司未来的资金流会有很大帮助。
 

        海外业务潜力渐显
 

        海外则是三大石油公司另一大受关注的业务板块,也是多年来在业绩会上屡被媒体追问的焦点,今年也不例外。
 

        年报显示,三大石油公司海外业务占比较之往年又有了显著增加。如中国石油2011年海外业务实现营业额5742.12亿元,占公司总营业额的28.6%;实现税前利润347.47亿元,占公司税前利润的18.9%;中海油2011年海外油气储量和产量占比分别达到约30%、20%。
 

        对于公司海外战略,蒋洁敏表示,中国石油的目标是国际能源公司,因此业务就不能仅限于中国境内。但对到哪个海外市场发展也有选择性。
 

       据他介绍,中国石油在海外把资源视为龙头,通过掌控资源、形成市场的战略通道,从而占领市场。
 

        “海外布局包括5个油气合作区:中亚和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地区。经过5-8年努力,这5个油气合作区将在公司油气产量、当量、储量、收入、利润中达到或接近50%,以满足公司开发市场的需要。”蒋洁敏说。
 

        而为了弥补运营能力不足,中国石油还在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如在新加坡建立亚洲运营中心、在伦敦建立欧洲运营中心、在纽约建立美洲运营中心。这些中心有仓储、运输、炼制等业务。建立这些贸易平台与5个油气合作区以及主要目标市场的通道结合,就会实现该公司海外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海外是我们的长期发展战略之一。我们会继续在海外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投资,包括页岩油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傅成玉说。
 

        在业绩会上,有媒体特别问到了中石化从伊朗进口石油的问题。对此,傅成玉表示,近年来中国石化从伊朗的进口没有增加,总量还在减少。同时,公司还在努力实现资源来源多元化。
 

       “不过,过去所建的炼厂都是针对特定的原油,不是什么油都能炼,往往是建炼厂时炼哪种油,现在也是这种油炼得最多。如果原料全换掉的话就没法炼。因此,资源多元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未来如果炼厂更换油源的话还是对成本会有影响。”傅成玉说。
 

        值得注意的是,中石化集团正打算将优质的海外资产在未来适当时候注入上市公司。
 

        今年3月15日,中国石化发布公告称,在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等相关因素后,拟择机收购母公司中石化集团届时拥有的海外油气资产。
 

        中海油CEO李凡荣则表示,今年公司海外业务占比会比去年略有增加,但仍在20%-30%之间。未来只要是符合公司“储量、风险、回报”三大原则的项目,都会考虑收购的可能。

  
来源: 上海证券报